盛夏时节,走进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平凯街道,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。今年以来,平凯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市委“12421”决策部署和县委“五十百千万”工程要求,以“开局即决战、起步即冲刺”的奋进姿态,创新实施“产业增效、乡村增靓、乡风增善”三增行动,推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\n平凯街道风光。
产业增效:激活乡村振兴“动力源”
\n在平凯街道官舟社区的山银花基地里,农户们正忙着采摘今年的最后一茬山银花。“自从建了武陵山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,我们的山银花不愁销路,价格还涨了15%!”村民杨大姐笑着说。
\n让山银花告别“靠天存储”历史,实现价值最大化,是平凯街道“产业提质增效”行动的缩影。今年来,平凯街道严守耕地红线,整改复耕土地3818亩,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,实现水稻、玉米等良种示范种植面积3123亩,粮油种植面积5.3万亩。同时,全力推动农业产业从“扩规模”向“稳基地、重加工、塑品牌”转型,依托农业园区三路、城郊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区,打造“一药两茶”、黄精种植等具有山地特色的高效农业基地。
\n据了解,“秀山黄精”目前已入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,爱乐迪富锌无菌蛋京东月销超20万枚,11家龙头企业和9个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带动群众增收,投资1.2亿元的秀山欢乐世界乡村旅游项目,更为城郊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\n平凯街道山银花采摘基地。
乡村增靓:擦亮生态宜居“新底色”
\n走进平凯街道晓教村,硬化道路通组达户,垃圾分类收运有序,曾经的“脏乱差”变身“洁净美”。“现在污水集中处理,厕所改造了,连河道都清了,住着很舒心!”村民王大爷感慨道。
\n近年来,平凯街道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,大力探索以街道级强村富民公司为载体承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业务,严格落实“户集中、村收集、公司转运”管理模式,完成722座农村卫厕改造,打造4个“污水零直排村”,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。在基础设施升级方面,新建农村公路8.4公里,改造河堤2.5公里,马西水库投用后将解决15万群众用水难题。
\n除此之外,特困人员供养中心、残疾人康复中心顺利实现“公建民营”,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民族中学新校区等民生项目相继落地,让街道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。在生态循环农业方面,平凯街道依托东篱生态农业日产300吨青储饲料项目,助力“秸秆禁烧”工作落实落地;德康农牧生态消纳区、畜禽现代化规模养殖加工区等构建起的“种养循环”绿色农业模式,让“废料”变“资源”,让“生态包袱”变“绿色财富”。
\n平凯街道高标准农田。
乡风增善:奏响基层治理“和谐曲”
\n在平凯街道矮坳村,“重庆好人”黄锋火海救人事迹广为传颂,成为乡风文明的鲜活榜样。2名村党支部书记入选全市100名“重庆市村(社区)担当作为好支书”,发挥先进“以点带面”作用。4个“清廉村居”创建稳步推进,数字化治理同步发力,64个网格、153个微网格实现精细化服务全覆盖,推动镇街管理与“141体系”高度契合,让基层管理更精准高效。
\n目前,平凯街道以“五治融合”为抓手,依托“渝里乡商”“渝事好商量”等工作载体,推动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管,让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%;全覆盖宣传推广移风易俗“十抵制十提倡”,整治“无事酒”,狠刹大操大办的歪风邪气,持续整治乱埋乱葬现象;试点推行“一约三会”乡村治理模式,采取“实地服务+网络服务”的方式,持续深化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治安防控成果,进一步提升群众法治意识、规矩意识。
\n调研会现场。
如今的平凯,产业有奔头、环境有看头、生活有盼头!平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万友表示:“‘三增行动’不是终点,而是新起点!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在产业延链、设施提质、乡风培育上发力,全力打造产业兴、环境美、民风淳的巴渝和美乡村平凯样板,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、底色更亮!”
\n上游新闻 吴思倩 通讯员 黄瑜瑞
配资股票配资按月配资,闪牛配资,股票推荐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